茶道
本文于 1290 天之前发表,文中内容可能已经过时。
[TOC]
茶的分类
根据茶的发酵程度去区分茶的种类,目前已知可以分为:绿茶
、红茶
、青茶
、白茶
、黄茶
、黑茶
。
绿茶
发酵度:0%(未发酵)
品种高达3000多种
绿茶的茶汤多呈现翠绿色、黄绿色等等;茶汤清澈,滋味甘醇。较为出名的绿茶有:西湖龙井、黄山毛峰、碧螺春等。
冲泡绿茶时宜用80-90度左右的热水冲泡。
黄茶
发酵度:10~20%
黄茶品种比较少
黄茶属微发酵的茶,其制作工艺和绿茶相似,只增加了一道“闷黄”的工艺,这是制作黄茶的关键,也是造就黄茶“黄叶黄汤”的主要工序。黄茶的茶汤橙中泛黄,没有绿茶的苦涩,更加香醇。
比较出名的有:君山银针、蒙顶黄芽、沩山毛尖等。
冲泡黄茶时宜用85-95度左右的热水冲泡。
白茶
发酵度:10~30%
白茶可以说是福建独有,主要生产于福建的政和、福鼎、松溪等
白茶是轻度发酵的茶,发酵程度仅比黄茶稍多,其制法独特,不炒不揉,成茶外表满披白毫,色泽银白灰绿,故名“白茶“。
白茶的茶汤一般呈黄绿色,滋味清淡,有较强的回甘。
比较出名的白茶有:白毫银针、白牡丹、寿眉、福鼎大白茶等。
冲泡白茶时宜用90-100度左右的热水冲泡。
青茶
发酵度:30~70%
最具代表性的就是“乌龙茶”,属于半发酵茶,介于不发酵茶(绿茶)和全发酵茶(红茶)之间。
青茶的茶汤呈蜜绿色,香气馥郁,回味甘鲜。
比较出名的有:铁观音、武夷岩茶(大红袍)、广东大叶青等。
冲泡青茶时宜用100度左右的热水冲泡。
红茶
发酵度:95~100%
是绿茶后的第二大茶类,产区较为广泛,但比较多的省份为云南、安徽、福建、广东等
比较有名的品种有:正山小种、祁红、滇红、金骏眉等。
冲泡红茶时宜用80-85度左右的热水冲泡。
黑茶
发酵度:80~100%
黑茶生产历史悠久,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供给边疆少数民族地区,目的是为了帮助边疆人民消化食物和平衡营养。
比较出名的有:云南普洱茶、安化黑茶、广西六堡茶、四川边茶等。
冲泡黑茶时宜用100度左右的热水冲泡。
茶的制作流程
主要制作流程
采茶
从茶树上采摘新鲜的茶叶。采摘茶枝顶端的茶尖部分,分为独芽、一芽一叶、一芽两叶。
独芽:采摘最顶端小芽,茶叶品级为极品,茶叶不耐泡,只能品茶叶的清香和甘醇。如龙井茶。
一芽一叶:采摘最顶端小芽+一片叶子,味道甘醇
一芽两叶:采摘最顶端小芽+两片叶子,较前两者味道更加浓郁些,少了飘逸感,但是价格亲民
摊晾(晾青、晾晒)
就是将采摘下的茶鲜叶均匀地摊放在篾垫、摊青筛或摊青机上的作业过程。
使叶子失水(含水量下降5%=70%),变软,便于揉捻成条、球
萎凋(走水)
是指鲜叶摊在一定的设备和环境条件下,
萎凋叶的含水率一般比摊晾后鲜叶的含水率更低,大多在60%~64%。
杀青
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,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,蒸发鲜叶部分水分,使茶叶变软,便于揉捻成形,同时散发青臭味,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。
主要有炒青、烘青、蒸青和晒青:
- 炒青用高温铁锅炒制(如龙井、碧螺春、雨花茶等);
- 烘青用烘笼或烘干机直接高温烘焙(如黄山毛峰、太平猴魁、高桥银峰等);
- 蒸青:采用蒸汽杀青工艺制作(如煎茶、玉露、抹茶等);
- 晒青:靠太阳晒干或先晒后烘,先晒后炒干(如滇青、川青、陕青等)。
闷黄
是黄茶类制造工艺的特点,是形成黄色黄汤的关键工序。从杀青到黄茶干燥结束,都可以为茶叶的黄变创造适当的湿热工艺条件,但作为一个制茶工序,有的茶在杀青后闷黄,有的则在毛火后闷黄,有的闷炒交替进行。
发酵(渥红)
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,经过发酵,叶色由绿变红,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。
揉捻
通过揉捻使茶叶的细胞壁破裂,是茶叶变得更加柔软,释放出更多的营养成分
干燥
除去茶叶中的水分
覆火
再次去除茶叶中的水分
紧压
将茶叶制成茶饼
六大茶类的制作流程
- 绿茶:采茶—->晾晒—->杀青—->揉捻—->干燥
- 黄茶:采茶—->晾晒—->杀青—->揉捻—->闷黄—->干燥
- 白茶:采茶—->晾晒/萎凋—->杀青—->干燥
- 青茶:采茶—->萎凋—->杀青—->揉捻—->干燥
- 红茶:采茶—->萎凋—->揉捻—->干燥
- 黑茶:采茶—->萎凋—->炒青—->揉捻—->渥堆—->干燥—->覆火—->紧压